大班中秋主题活动策略
活动设计
1、主题来源:
中秋节是国内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婴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婴幼儿所熟知、有兴趣的,又是具备教育价值的。大班婴幼儿已经有多次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风俗有肯定的认知。此次拓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重视的是让婴幼儿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一样的庆祝风俗,与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些艺术性,如中秋节的歌曲、贺卡、动画、精美的月饼盒等。
2、主题互联网:
来历和传闻 传统风俗 尝月饼
察看月亮的变化 中秋节 艺术
歌曲 美术
赏析贺卡和动画 月饼盒赏析设计与分类
3、主题目的: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和传闻,与国内人民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感受国内民族文化的丰富。
2、通过和弟弟妹妹一块过中秋,学习关心弟弟妹妹,一同推荐节日的快乐,加深对国内传统节日的体验。
3、知道和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些艺术性,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活动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和地区活动来展开)
1、社会:参观节日的街道
2、社会:《中秋节的来历和传闻》
3、语言:儿歌《味道好极了》
4、社会:邀请小班弟弟妹妹一块吃月饼
5、美术:想象画《月亮的遐想》
6、美术:赏析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包装
7、音乐: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8、美术:赏析中秋节的贺卡和动画
9、美术:制作中秋节贺卡
5、主题拓展时间:9月16日至9月19日
6、婴幼儿活动片断纪录与剖析:
片断之一 节日的街道
师:明天就是中秋节,大家一块看看节日的街道有哪些变化吧。
幼:太好了!
(老师携带婴幼儿走出婴幼儿园,一块去参观节日的街道,孩子们路上边看边说,开心极了。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并进行察看指导。)
幼:那幢大楼上飘着两个大方球,还挂着彩带,彩带飘来飘去,非常好看。
幼:快看!那个黑板(某单位宣传栏)还写着“中秋快乐”。
幼:那是在祝贺大伙节日开心的。
幼:快看,那儿的红布条上也写着“祝大伙节日快乐”,是丹凤居委写的。
师:你察看的非常仔细,而且认得很多汉字。
(街上的红布跳在风中微微地晃动,映着金色的阳光,显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息。)
幼:路上还挂着不少红布条,还有些写着“xx欢乐”。
幼:那些的是和家欢乐。
师:那是每一个单位为庆祝中秋节写的标语。
(一路上,孩子们说个不停,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回来将来,他们把在路上看到的彩灯、标语、气球等用画、剪、贴、折等多种方法表现出来,并展示在班级里。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还邀请大人来看他们的参观记录,并生动地向大人讲述自己看到的所有。)
片断之二 讨论中秋节的庆祝方法
每年都有中秋节,在孩子印象中可能最多的就是吃月饼的活动,为了让婴幼儿能多方面地体验中秋节的快乐,对中秋节有愈加深刻的印象,为此我组织婴幼儿对中秋节的过法进行讨论。
师:中秋节就要到了,每年都有中秋节,还记得去年的中秋节大家是如何庆祝的吗?
幼:面粉做月饼、吃月饼、橡皮泥捏月饼。
师:那今年你们计划如何庆祝呢?有哪些好主意?
幼:我还想自己做月饼。
幼:做得不美味,还是买来的美味。
幼:请大人到婴幼儿园和大家一块吃月饼吧!
幼:我父母要上班的,没空来的。
幼:那请爷爷奶奶来把.
师:不如大家去邀请小班的弟弟妹妹到大家班级来和大家一块过中秋吧!
幼:好!好!(孩子们情绪高涨,纷纷嚷着要去邀请)
师:哇!这么多小朋友都想去邀请呀,你们真热情。不过去这么多人,会把小班的老师和弟弟妹妹吓一跳的。
幼:我去,老师让我去吧。(好多小朋友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还站起来,很积极。)
幼:老师说人太多了,请几个小朋友去好了。
。。。。。。
师:那如何去邀请呢?邀请时该和小班的老师说些什么话呢?
幼:就说请弟弟妹妹到大家班级去。
幼:要说是过中秋节的,不然老师如何了解做什么。
师:大家小朋友去邀请弟弟妹妹,可能他们老师会不放心,大家该如何做呢?
幼:跟他们老师说大家会小心的,走路拉着弟弟妹妹的手。幼:上下楼梯会慢慢的。
师:那哪个能把大家刚刚说的一些话连起来完整地说,让小班的老师听了就了解大家要做什么,而且放心大家呢?
幼:。。。。。。
片断之三 去小甲班邀请弟弟妹妹
我共请了8位婴幼儿做为代表邀请,上来的时候,他们牵着弟弟妹妹的手慢慢地走进去,有些孩子一直拉着弟弟妹妹的手,帮他们找到空座位,有些还把我们的座位让给弟弟妹妹坐,很悉心周到。
(孩子们很礼貌,对弟弟妹妹的安全照顾得非常仔细小心,完全一副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活动后与小甲班的老师交流,对孩子们的表现也评价很好,几个大胆的婴幼儿邀请时语言表达非常流畅了解。)
片断之四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闻
师:昨天,老师请小朋友回家和父母一块到电脑上找中秋节的常识,目前你们介绍一下,怎么样?
幼:我母亲说中秋节是大家中国的节日,非常早非常早以前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将来,大伙都非常想念她,于是就选择在月亮最圆的那天拜月亮。
幼:书上写阴历中秋节是秋季的正中,所以被叫做中秋。
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月亮还要元,还要明亮呢。
幼:中秋那天,大家都尽量和家人团聚。
幼:中国人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风俗,(念儿歌):中秋节月正元,中秋月饼香又甜。
幼:(念儿歌)中秋节月儿高,月亮婆婆过生日到。甜月饼红柿子,苹果石榴紫葡萄,送给婆婆生日,婆婆对着大家笑。
幼:我母亲说还有吃水果。
。。。。。。
(事先我发动父母和孩子一块上网查找资料,有些父母非常有心地把一些有关的常识和赏析的东西都打印出来,有些还特地教会孩子中秋节的儿歌或歌曲,因此不少孩子都对中秋节有了肯定的认知,所以谈话时孩子们的交流非常积极投入,成效好。)
孩子们自由发言后,我给他们讲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来历,还运用现代科技方法,从电脑上找寻了不少有关中秋节的歌曲、贺卡、动画等艺术方面的东西给孩子们看,孩子们很喜欢。
7、活动特征:
本次主题活动在推行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
1、立足生活,选材贴近婴幼儿的生活。教师以此活动为切入口,让婴幼儿全方位、深入地知道关于中秋节的故事、童谣、民俗活动。。。。。。孩子们对此类活动喜闻乐见,真的起到促进婴幼儿进步的价值。
2、立足自由性,灵活选择活动方法。当今的课程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在这系列活动中,从组织参观活动、查找资料、邀请小班弟弟妹妹共尝月饼、绘画表现内容,可以看出孩子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3、活动外延较深广,不只停留在对中秋节的庆祝过程中,更重视挖掘节日的其他价值,重视婴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激起和培养。
附有关资料:
中秋节的起源与传闻
中秋节的故事是很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闻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10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吃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遭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漂亮善良的老婆,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打猎外,终日和老婆在一块,大家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了解,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不舍得撇下老婆,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打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了解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因为嫦娥牵挂着老公,便飞落到离人间近期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看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个时候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如何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老婆,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欢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常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我们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的起源
每年阴历中秋节,是国内传统的中秋佳节。这个时候是一年秋天的中期,所以被叫做中秋。这也是国内仅次于新年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阴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8月节、8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时尚于全国海量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大家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了解此夜月球距地球近期,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到今天都有饮宴赏月的风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的地方将中秋节定在8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8月十六为中秋”有关。除此之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的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国内人民在古时候就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可以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块,不可以切多也不可以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风靡。在北宋,中秋节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的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愈加风靡,很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风俗,已远没旧时风靡。但设宴赏月仍非常风靡,大家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风俗不少,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大家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